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牧学教师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兽医学教师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预防医学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川猪遗传改良与安全生产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猪抗病营养分子机制研究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西南动物流行性疾病发生及免疫防治机理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动物抗病营养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淡水鱼健康营养技术及应用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水禽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团队
- 科技部创新团队:猪营养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基础医学团队
相关链接
校内链接
其他链接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学科的前身为原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最早建立于1906年,已历经百年,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为原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实验室,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址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实验教学被分为实验室课程实验、兽医院和农场实习两部分。1980年以后,随着学科发展,畜牧系和兽医系实验课程逐渐增加,原畜牧兽医实验室逐渐向课程实验室分解,先后成立了基础兽医学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1993年学校成立动物科技学院,1995年学校将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类和动物医学类各课程实验室和实习农场进行整合,成立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属于副处级建制。1998年我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以后,尤其2000年以后中心的教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学队伍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实验教学改革迅速推进,以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经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已逐步成熟,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实验教学基地。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校负责总体规划与建设,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统一组织实验教学,领导和实施实验教学改革。中心以行政管理为主,管理委员会监督、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的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重大工作的决策、监督检查教学及人才培养等进展情况。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对中心的教学计划、教改方向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审核。中心设置了主任1名,副主任3名,全面保障示范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心主任由学校直接任命,全面主持中心的工作,负责实验课改革的整体构思和规划,以及各课程间的相互协调;副主任负责中心日常事务、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具体工作。2023年,根据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教高厅〔2016〕3 号)要求,经学院及相关单位推荐,学校研究,任命新的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3名。
中心覆盖3个中层院(所)、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6个动物类本科专业,建成了“统一化、网络化、综合型”的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极大改善。截至2023年,中心实验室面积84700平方米,实验室数量383间,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占地360亩,可同时接纳2000多名学生实习、实践和从事创新性试验。现有仪器设备12801台,价值24383.7万元,近五年新增设备3676台,价值10322.4万元。同时,学校基地与实验室管理处将示范中心2000余台大型仪器设备建立了共享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川农大型仪器设备预约共享平台”实现仪器设备预约使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目前,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设施设备已居于国内同类实验室领先水平,且中心实施“三个模块,三个结合” 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了动科院、动医院、动物营养研究所的仪器资源,强调仪器资源共享,能够满足现代动物类实验教学要求。
中心教学团队学术水平高,教风良好,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00人,其中教学类42人,教学科研类37人,实验技术类9人,管理人员12人。博士学位人数占比85%,硕士学位人数占比15%,教授占比65%,副教授占比28%,中级职称占比7%。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
中心通过推进“一流学术团队建设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和出国深造计划、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等举措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善医学教师团队和省部级以上教学团队为引领和标杆,其他优质教学团队为支撑的团队育人功能,凝聚团队育人合力,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彰显有人团队建设的品牌效应。近5年,中心共有2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1人荣获“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称号,1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国家百万千人才工程突出贡献奖,1 人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1人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新增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5人。
中心教学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和共享,集中采购实验物资和仪器设备,统一调配教辅人员。实验课教学实行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负责制。各门实验课设立主持人,主持本门课程,带领实验课主讲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和研究。主讲教师负责组织课程教学,成立由教师和研究生助教组成的教学小组,在课程主持人的领导下,落实本门课程建设。
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3个模块:第一模块是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验;第二模块是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专业技术实践;第三模块是研究创新性实验,包括科学研究、“挑战杯”创新性实验等。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中心组建了3个教学小组。第一小组重点完善实验室建设,编著和修订实验大纲,配备网络教学环境。第二小组负责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第三小组注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运用为教师、学生的互相了解和双向选择提供可能。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校专门建立了“本科生科技活动基金”来资助部分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
按照上述实验教学体系,中心目前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6个动物类相关专业开出108门实验课程,每门课程又含有多个层次的实验项目,每学年平均开设实验课程294门次,开出率100%。学生评教满意率90%以上;近5年共完成4000余人毕业生实验教学任务。中心每年承担实验课程约43万人时数,同时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进行科研兴趣培养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受益学生达5000人。中心每年面向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动物医学、药学、动物检验检疫(动物方向)等6个专业开设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243项,以及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200项、创新性实验项目71项等。 中心建立了科学的实验考核方法。其中,预习实验10%、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60%、实验报告20%、实验课的表现(出席及参与公益事务)10%。
中心积极推行教学实验改革,强调理论与实验结合,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推动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采取课堂实验教学、业余科研指导、野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心围绕“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开设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的综合性实验,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强调实验课内容的先进性,坚持与现代动物类学科实验技术的发展同步。
中心十分重视采取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普遍推行多媒体实验教学,强化实验过程和技能性训练,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和研究式学习的兴趣。专门建立了实验中心教学网站。已有多门实验课程的CAI教学课件在网站公布,本校学生可以免费下载。网站随时发布各种教学信息,公布教学参考资料,实现网上选课,网上讨论,在师生间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中心坚持每年为学生组织大量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畜牧和水产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建专业育英才,校企融合强产业促升级”理念,依托“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近6年来,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项,其中14项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立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项,其中吴德教授主持的《畜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心教师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49本,成功建设了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图谱。
中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践行畜牧学科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多学科协同科教创新实验教学和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每年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覆盖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药学、药物制剂等6个本科专业学生约 3000 人。近6年来,中心开设实验项目5511项,承办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26场,支持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创新创业和全国技能大赛活动76项,指导学生获奖人数139人,发表论文2067篇,获得专利38项。
中心还积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近6年来,中心根据行业面临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举办全球性、全国性学术会议9次,开展各类企业技术培训79余次,现场培训农村养殖专业户或技术人员达5500余人次、线上培训各级技术与管理人员数十万人次,显著提升行业人员素质能力,推动了区域乃至我国动物健康养殖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心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和文化传播活动12场,使公众切身感受到畜牧科技创新的迷人魅力,受到社会热烈的反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独立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的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整体布局合理,设施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体制科学,教学效果优秀的独立教学单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加快改革的步伐,适应学科和社会的发展,大力提升网络资源,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形成以虚拟仿真演示实验与交互考核实验互补、网络在线测试版与单机版有机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积极运用互联网APP技术搭建动物健康养殖在线监管可视化平台,努力建设好实验教学中心,为本科生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