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
National Anim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教学资源

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牧学教师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兽医学教师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预防医学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川猪遗传改良与安全生产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猪抗病营养分子机制研究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西南动物流行性疾病发生及免疫防治机理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动物抗病营养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淡水鱼健康营养技术及应用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水禽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团队
  • 科技部创新团队:猪营养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基础医学团队

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

相关链接

校内链接

其他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效  >  交流合作  >  正文

【学术交流】彭广能教授率团队做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专家论坛

时间:2024-12-19 作者:周紫峣 审稿:宋三多

(学校新闻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8853.htm

近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动物医学院彭广能教授及野生动物疾病防控团队成员钟志军、刘海峰、周紫峣、黄逸馨等做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专家论坛(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Expert Conference)。

论坛上,彭广能教授做了题为“The Story of Rescuing the Giant Panda Daili”的报告,就大熊猫的发现、大熊猫的进化、大熊猫的分布、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中国科学家对大熊猫保护研究的贡献以及2001年2-4月团队营救在四川宝兴野外严重受伤的大熊猫“戴丽”并存活至2024.8.12日的精彩故事进行了分享。这场线上报告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欧洲和我国香港地区40多位全球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讲座中,彭教授回顾了营救大熊猫“戴丽”这一中国野外大熊猫救护的典型案例。2001年2月26日,“戴丽”在野外获得救助之后,四川农业大学迅速组织了以刘长松、杨光友、彭广能、邓俊良等为主的医疗团队对“戴丽”进行会诊。当时,其右耳被野兽咬去一半、伤口结痂,臀尾部、前臂背侧伤口出现了感染化脓,左后脚肿胀跗关节内侧也有化脓伤口,关节骨头外露,进食不佳……团队师生通过37天的精心护理,4月12日“戴丽”康复出院。目前,中国的野外大熊猫主要分布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经中国科学家多年努力,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已经有所回升,但依然面临着栖息地破碎、气候变化等多重威胁。彭广能强调,保护大熊猫的工作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应对生态危机。

与会者对彭广能教授的介绍反响热烈。他们表示,彭教授团队的研究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帮助,尤其是救治“戴丽”作为典型案例,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与会者们还对更多合作机会进行了积极讨论和探索。大家均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大熊猫能够在广袤的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继续作为中国的国宝,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愿景的代表和象征。

据悉,彭广能教授及野生动物疾病防控团队长期致力于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疾病防控的研究。目前,团队骨干成员钟志军教授、周紫峣博士、刘海峰博士分别从事大熊猫麻醉及耐药性、大熊猫牙科和内镜应用研究。团队成员曾主持有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林草局重点项目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项目等。

另悉,该团队近期又获批一项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野生动物重要疫病关键技术研发”子课题,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时间:2024-12-19 点击次数:397 作者:周紫峣 审稿:宋三多

(学校新闻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8853.htm

近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动物医学院彭广能教授及野生动物疾病防控团队成员钟志军、刘海峰、周紫峣、黄逸馨等做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专家论坛(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Expert Conference)。

论坛上,彭广能教授做了题为“The Story of Rescuing the Giant Panda Daili”的报告,就大熊猫的发现、大熊猫的进化、大熊猫的分布、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中国科学家对大熊猫保护研究的贡献以及2001年2-4月团队营救在四川宝兴野外严重受伤的大熊猫“戴丽”并存活至2024.8.12日的精彩故事进行了分享。这场线上报告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欧洲和我国香港地区40多位全球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讲座中,彭教授回顾了营救大熊猫“戴丽”这一中国野外大熊猫救护的典型案例。2001年2月26日,“戴丽”在野外获得救助之后,四川农业大学迅速组织了以刘长松、杨光友、彭广能、邓俊良等为主的医疗团队对“戴丽”进行会诊。当时,其右耳被野兽咬去一半、伤口结痂,臀尾部、前臂背侧伤口出现了感染化脓,左后脚肿胀跗关节内侧也有化脓伤口,关节骨头外露,进食不佳……团队师生通过37天的精心护理,4月12日“戴丽”康复出院。目前,中国的野外大熊猫主要分布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经中国科学家多年努力,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已经有所回升,但依然面临着栖息地破碎、气候变化等多重威胁。彭广能强调,保护大熊猫的工作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应对生态危机。

与会者对彭广能教授的介绍反响热烈。他们表示,彭教授团队的研究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帮助,尤其是救治“戴丽”作为典型案例,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与会者们还对更多合作机会进行了积极讨论和探索。大家均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大熊猫能够在广袤的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继续作为中国的国宝,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愿景的代表和象征。

据悉,彭广能教授及野生动物疾病防控团队长期致力于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疾病防控的研究。目前,团队骨干成员钟志军教授、周紫峣博士、刘海峰博士分别从事大熊猫麻醉及耐药性、大熊猫牙科和内镜应用研究。团队成员曾主持有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林草局重点项目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项目等。

另悉,该团队近期又获批一项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野生动物重要疫病关键技术研发”子课题,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上一条:【基地共建】动科学院与四川老疯杨宠物服务有限公司举行犬猫科学研究实践基地共建授牌仪式
下一条:【学术交流】福建师范大学欧阳松应教授做客动物医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论坛

成都校区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 211 号 邮编: 611130
雅安校区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 46 号 邮编:625014
邮件: 71129@sicau.edu.cn                                                                                                         版权所有: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