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
National Anim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分类导航

    教学资源

    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牧学教师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兽医学教师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预防医学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川猪遗传改良与安全生产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猪抗病营养分子机制研究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西南动物流行性疾病发生及免疫防治机理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动物抗病营养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淡水鱼健康营养技术及应用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水禽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团队
    • 科技部创新团队:猪营养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基础医学团队

    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

    相关链接

    校内链接

    其他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川农大动物医学院教学动物医院联合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成功救助野外受伤黑熊

    时间:2025-03-17 作者:教学动物医院 审稿:宋三多

    近日,我校动物医学院教学动物医院联合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成功救助野外受伤、行走困难黑熊,展现了野生动物救护领域的高水平专业能力。

    因黑熊体型庞大,具有攻击性等特点,为保障救治过程的安全与高效,教学动物医院医疗团队精心制定镇静方案,并对黑熊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临床检查发现黑熊大腿内侧明显肿胀,触诊无明显痛感。经医院检验中心血液常规、生化、DR影像和穿刺等全面检查后,医疗团队确诊黑熊为髋关节关节囊撕裂,关节液漏至皮下导致局部肿胀,进而造成黑熊行动困难。

    基于诊断结果,团队决定迅速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黑熊的状况显著改善,目前已经能够正常行走,且精神状态良好。教学动物医院表示,后续将继续对黑熊进行定期体检,确保其完全康复并具备重返野外生存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313192652

    微信图片_20250314160505.jpg

         对黑熊进行临床检查

          对黑熊进行临床治疗

    此次野生动物救助行动是教学动物医院专业医疗团队与碧峰峡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刘俊卿副经理团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这不仅体现了双方在野生动物救护领域的卓越专业能力和高效协作精神,也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教学动物医院作为国内领先的动物医学教学与科研机构,长期以来致力于野生动物救护与保护工作,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此次成功救助黑熊,再次彰显了其在野生动物医学领域的专业实力和社会责任感。

    双方均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同时,医疗团队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共同守护地球生态平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熊熊2

    黑熊康复训练

    【科普小知识】

    黑熊(Ursus thibetanus),又称亚洲黑熊,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食物包括植物嫩芽、杂草、动物腐肉等。黑熊体型中等,身体粗壮,头部宽圆,嗅觉和听觉灵敏,但视力退化。黑熊生性慵懒,行动迟缓,但能游泳和爬树。它们通常独居,仅在交配季节雌雄相会。黑熊寿命长达33年,在《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上一条:【兴农先锋】动科学院党员教师应邀参加遂宁乡村振兴系列活动
    下一条:动物医学院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政策解读培训会,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

    成都校区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 211 号 邮编: 611130
    雅安校区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 46 号 邮编:625014
    邮件: 71129@sicau.edu.cn                                                                                                         版权所有: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