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
National Anim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教学资源

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牧学教师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兽医学教师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预防医学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川猪遗传改良与安全生产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猪抗病营养分子机制研究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西南动物流行性疾病发生及免疫防治机理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动物抗病营养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淡水鱼健康营养技术及应用团队
  •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水禽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团队
  • 科技部创新团队:猪营养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基础医学团队

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

相关链接

校内链接

其他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效  >  科研成果  >  正文

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川猪育种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培育项目顺利推进

作者:陈蕾 审稿人:杨雪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7日 

1月6日,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曾长军教授主持的四川省“十四五”川猪重大科技专项“川猪育种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培育”2024年度项目总结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1-301室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资源配置处二级调研员屈智、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周华强副主任、项目专家委员会组长陈代文教授、项目责任联系专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吕学斌研究员莅临会议指导,项目全体特邀咨询专家,省畜牧总站、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项目参与单位的30余名相关人员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由动科学院院长朱砺教授主持。

会上,该项目下设五个课题的负责人分别就课题2024年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主要内容与进展、示范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做了详细汇报。各课题对标目标任务,在川猪优势特色基因发掘,育种新材料创制,猪高效育种技术和方法,新品种培育,良种高效繁育技术等方面顺利推进。完成了家猪超高分辨率单倍型三维基因组图谱,藏猪新材料专用芯片开发,多项智能表型、基因组算法新技术创新,四川省外种猪基因组联合育种平台构建,猪冷冻精液稀释液及程序优化,基因敲除成华猪、荣昌猪等新遗传材料创制等成果。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组的工作成效,认为项目成果有效支撑了川猪育种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示范基础核心群主选性状生产性能持续提高,含地方猪血缘的优质猪肉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同时,针对项目任务指标完成、项目成果凝练、总结材料呈现等方面给出了意见与建议。

屈智强调,企业要充分发挥作用推进该项目实施,同时要在项目组的牵头下,进一步加强课题间协调和交流,完善项目资料,为项目验收打好基础。

李学伟教授表示,动物新品种育成周期长,需要多年的积累。“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该项目的实施为推动优质种猪“本土化”,提高含地方猪血缘优质肉猪市场占有率,支撑我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陈代文教授谈到,项目实施要坚持“问题导向、学科交叉、协同攻关”。该项目作为省委、省政府立项的重大专项,应立足生猪产业重大问题,力争把四川从养猪大省变成养猪强省,引领相关理论技术和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项目实施的核心要围绕产业问题,攻克重要科学问题,实现品种改良,提高综合效率。同时,重视学科交叉,推进遗传育种和营养相结合,充分发挥优良品种遗传潜力。




上一条:【科学研究】动科院羊遗传育种团队在动物棕色脂肪产热研究取得新进展
下一条:IJBM|猪病研究中心在猪δ冠状病毒口服疫苗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

成都校区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 211 号 邮编: 611130
雅安校区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 46 号 邮编:625014
邮件: 71129@sicau.edu.cn                                                                                                         版权所有: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